pg电子上相城代表在讨论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区委、区长张永清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与会代表分组审议了区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并就具体问题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建议。
相城区四届三次会议开幕以来,来自全区各条战线的代表积极建言献策。区代表、苏州苏明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维新出席相城区四届三次会议时激动地说:“政府工作报告里的‘精雕细琢打造精品城市,持续推动城市品质蝶变’,讲得真是太好了!”
对“精细化管理”, 朱维新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公司一直秉承着‘做精做强’的发展理念,企业发展的路也越走越宽。”据介绍,苏州苏明装饰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建筑装修装饰,公司重视科技服务研发,拥有专利154项,并注重提升公司的视野、管理体系和品质,历年来获得鲁班奖、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等国家级奖项160余项。近几年更是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在西安、天津等多个大中城市开设分支机构,业务遍布全国。
作为一名区代表,朱维新多次参加代表履职活动。去年朱维新在参加区代表专题视察2018年实事工程、重点项目活动的时候,关注到相城经信部门开发建立的“工业云平台”系统,该系统实行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分类管理。“这个综合评价我觉得非常实用,将有助于相城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但是我觉得还可以更细化、更精准。”
朱维新在《关于建立企业综合评价体系“精准施策”的建议》中建议,除了亩均税收、亩均销售、单位能耗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研发经费占销售比重、单位主要污染物增加值六大指标外,建议把社保缴纳、解决地方就业情况、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也作为评价体系的指标,建立一套更科学、更全面的企业综合评价体系。
针对不同层次企业,制定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的资源配置政策、操作细则,着力实现资源合理配、优质配、高效配,鼓励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企业轻装上阵、做精做强,不断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今年,朱维新带来的另外一份建议《关于建立实事工程综合评价机制的建议》同样和“精细化管理”有关。朱维新介绍到,去年相城区建设了六大类别29项实事工程,切实解决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医教养”的后顾之忧,件件惠民生,桩桩暖民心。
朱维新说:“如果精细化管理能落实到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文体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每一个细节,那么相城就能真正实现品质蝶变,华丽变身为一个品质城市。”
今年的相城区政府工作报告中pg电子,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加大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整合和市场推广力度,提高相城文化品牌知名度。作为酷爱传统文化的区代表、苏州启阳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严红兵,对这一提法十分赞同。
作为“吴门画派”鼻祖,沈周生前艺术成就斐然,在明清绘画史上具有极为突出的地位。阳澄湖地区的钟灵毓秀,成就了沈周极具个人印记的文人画笔意,以及为世人称颂的文人精神和风范。
严红兵认为,沈周对于相城乃至整个吴文化圈都是一个重要符号。如何将沈周留下的艺术作品和文化精髓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是摆在当代历史文化保护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因而,在此次相城期间,严红兵带来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沈周文化传承和文物保护性开发的建议》。
近年来,阳澄湖镇在弘扬传承沈周文化方面卓有成效。2016年以来,阳澄湖镇连续三届举办沈周文化研讨会。全镇上下还积极发掘沈周好人文化内涵,推进沈周文化进校园,“沈周讲堂”、“沈周好人”评选等活动有声有色。
早在1998年阳澄湖镇就在省级文保单位沈周墓周边建成沈周公园。2018年“沈周文化园”的建设已被政府提上日程。目前,阳澄湖镇在沈周墓东侧预留80亩土地,已于去年调整为文化用地,计划启动文化园建设。但在下一步开发建设中,资金缺口还较大,仅凭阳澄湖镇级力量十分有限,亟待多方支持。
期待上级部门加大对沈周文化旅游的扶持力度及相关文物的保护力度,加快推动沈周文化园的开发建设,挖掘好沈周这个相城本土文化资源宝库。
坐落于沈周公园附近的启阳新材料深耕气相防锈技术多年,其中防锈袋和防锈纸两大主打产品在国内细分领域已打进三甲。企业作为新三板挂牌企业,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达3000多万元。目前,企业持有20多项国家专利,去年更是成功建立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中国表面工程协会防锈与润滑分会副理事长单位。
展望2019,严红兵表示,新材料作为相城“3+2”主导产业之一,在相城跨越赶超征程中,无疑将得到更多发展机遇。启阳新材料作为本土新材料企业的中坚力量,将不断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提高设备工艺水平,朝着上市的目标全力进发。
1月8日,有着近20年基层服务经验的唐建荣,第三次以代表的身份出席四届三次会议。他和代表们围绕社区管理积极建言献策,带来了关于“老龄化背景下加快推进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
唐建荣所在的元和街道朱巷社区属涉农社区,汇聚了来自6个村、社区的征迁居民。作为社区党总支,唐建荣在日常走访、调查中发现,社区内的老年人数量日趋增多,一些“空巢老人”缺少看护,生活、就医不便。
“目前,我们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经占总到户籍人口的28.31%,老龄化问题日益显著。”唐建荣介绍,朱巷社区已有的居家养老配套设施尚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且存在供给结构单一、服务质量不过关、受众面较窄等问题。
人口老龄化不单是某个社区的情况。民政部门统计,目前相城有10.48万老年人,占户籍人口24.7%。根据预测,到2020年,相城老年人口将突破13万,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有1.43万之多,全区上下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势在必行pg电子。
可以通过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接受度;加大社区基础养老设施的完善力度;通过建立服务需求动态数据库、实施分类供给、建立养老服务监督与评价系统等方式来丰富服务内容,打造“一站式”的综合养老服务平台等,来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品质。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尽可能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资金投入比例,鼓励社会力量加入,向志愿者队伍借力。
唐建荣在现场了解到,目前相城区已经将居家养老列入《相城区公共服务均等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到2020年末,相城全区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将实现全覆盖,让老年人真正享受到“来自家门口的养老服务”。“得知这一消息后,很振奋,也很受鼓舞。”唐建荣表示,接下来,他将带领社区工作人员,紧紧围绕区级层面相关部署,立足基层,做细做优做强居家养老工作。
“让老年人老有所居,老有所养,关乎社会和谐,也是提升城市品质和幸福指数的重要环节。”唐建荣表示,工作报告中提到,相城区将围绕精雕细琢打磨精品城市,持续推动城市品质蝶变。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的代表,接下来,他将不遗余力地投身基层社会管理中去,度地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为社会和谐稳定发挥“小巷总理”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企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在听完2019年相城区政府报告后,连续两届参加相城的代表王瑛瑛深有感触。
王瑛瑛在苏州友尼可紧固件有限公司工作了20多年,是一名车间管理员。苏州友尼可紧固件有限公司创建于1988年,经过30多年的转型升级发展,目前已是国内紧固件行业的佼佼者。企业产品曾参与运用在上海高速磁悬浮铁路商业运行线、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海大剧院等众多知名项目的工程配套中,得到了专家、客户的广泛好评。
目前,随着一大批高端产业在相城集聚发展,王瑛瑛所在的苏州友尼可也在寻求突破,积极向“智能制造”迈进。企业引进精密高速冲床、高频热处理线以及智能机械手,代替传统人工操作,提高生产效能,当前企业年生产紧固件数量达28000吨。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王瑛瑛说,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除了通过科学的培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搭建公平的竞争平台、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来不断优化人员素质结构外,更离不开区域高品质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王瑛瑛从自身体会谈起,她认为,2018年相城建设建成诸多大项目,不仅高端产业项目一个个落户,公共配套也是亮点纷呈。在教育方面,黄桥中学、玉成实验小学等11所学校建成投用,共新增学位9900个,新增省特级教师5人,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也不断扩大。此外,相城还和新加坡伊顿国际教育集团签约,合作设立三角咀伊顿国际幼儿园,不断加快高端国际学校、国际幼儿园的落地。
“政府报告中还提到,2019年,我区普通高中还将探索引进国际课程,与国内外知名学府合作共建楼宇大学。”王瑛瑛激动地表示,办学模式的优化,优质多元教育资源的建设,国际教育的探索实施,将为高端人才在相城安家落户提供大吸引力。
王瑛瑛还从人才队伍建设角度出发,在医疗卫生、社会保险待遇、公共法律保障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王瑛瑛建议,相城要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子女教育保障,在子女入学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做好医疗健康保障,不断优化医疗卫生管理机制改革,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做好高层次人才知识产权的法律保障,给予其公平、安全的创业创新环境。
“民生保障力的全面增强,有助于更多高端人才加入到相城人才队伍中,让已经扎根的人更有归属感、幸福感。”王瑛瑛表示,希望相城能从多个方面继续优质均等增进民生福祉,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在幼有所育、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
“文化产品具有品牌与经济双重价值与效应,有利于提升城市知名度及影响力。”1月8日,作为渭塘镇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苏文娟首次以区代表的身份出席相城区四届三次会议。她结合自身对文化的认知,提出了相城区要统一打造具有地标特色的文化产品的建议。
“相城拥有2500多年的历史底蕴,孕育出了御窑金砖、元和缂丝、陆慕泥盆、苏派砖雕、渭塘珍珠等众多文化遗产,是‘中国民间文艺之乡’。”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相城人,苏文娟对此满怀自豪。与此同时,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她也一直在考虑,如何通过文化来提升城市品质和活力,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化产业是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近年来相城区根据城市人文特质,整合区域内外资源,将大文化产业作为3大未来主导产业之一加快推进。苏文娟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打造相城区标志性文化产品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于区域核心价值观的外在塑造、推广和提升地域文化、促进经济发展,都有着极为积极的作用。”
在苏文娟看来,文化产品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一个好的文化产品,首先要用创意打动人、吸引人,其次要有独特的文化标志性,最后还要具备大众化、普世性,要做到既有文化含量,又有实用价值与功能,使优秀文化元素融入公众的日常生活中。“相城区不是没有文化产品,但是能拿得出手、叫的响的少。”苏文娟坦言。
她表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对于相城的地域文化pg电子、非遗产品进行调研、排摸、深度研究;建立高水平的文化创研团队,对专家团的文化研究成果进行整体设计与打造;建成高品质的销售模式,打造统一的销售门店或,在苏州市、相城区各大旅游景点或商场进行销售,并建立完善的网络销售系统;利用电影基地等这样的天然媒体资源优势,对于相城文化产品进行有效植入,从而扩大相城的影响力。
苏文娟还立足自身所在的渭塘镇特色珍珠产业发表看法。她表示,渭塘在全力扶持珍珠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应当进一步挖掘、传播珍珠文化,把珠宝产品以“代言人”的身份向外推介展示,不断推动珍珠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去年是相城自2001年建区以来建成投用学校最多的一年:全区共新(续)建学校项目22个,其中11所学校正式启用。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对2019年的工作安排,今年全区将落实深化招生制度改革、扩大大学区辐射等措施,优化办学模式;通过新建住宅区配建幼儿园,加大品牌教育集团引入力度等举措,提供多元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同时,全年还将新建4个学校项目,续建12个学校项目,启用7所学校,立足为相城教育补短板、调结构,保持这项重点民生工作的大手笔投入。
区代表、黄埭实验小学副校长邱丽华表示,在看到相城基础教育长足发展的同时,她也清醒地认识到相城教育和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相比,仍存在着一定差距。因此,邱丽华在此次期间,带来了《关于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多元发展的建议》,希望得到政府的进一步重视。
邱丽华在建议中指出,目前相城教育的体量不足问题已通过硬件投入得到显著改善,但还不可否认的是,教育均衡化方面仍存在不少结构性矛盾。邱丽华认为,随着全区高层次人才引进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子女亟需就近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此外,邱丽华还反映了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
身为一位教育工作者,邱丽华建议政府在加大品牌化、国际化、多元化教育资源引入力度的同时,对现有学校也应注重品牌化教育理念的树立,要从学校文化入手,凝练各自发展特色,有效提升品质。
黄桥街道与新加坡伊顿国际教育集团合作设立三角咀伊顿国际幼儿园在优化人才配置、提升教育均衡发展方面,邱丽华建议: 要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要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优化师资;要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优化教师流动管理。还建议根据实际需求,将区、市级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统筹安排到非热点学校或薄弱学校交流,引领带动这些学校的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除此之外,邱丽华还着重对代课教师的现实问题提出对策。她认为全区应尽快参考在编教师工资、待遇的考评方案,设立一套统一的代课教师工资待遇标准。此外,代课教师的招聘模式,也应参考正式教师招聘方案;积极鼓励代课教师参加正式入职的招聘考试,并根据代课期间的考核成绩和任教年份等指标,给予一定政策倾斜。
随着传统制造业企业向智能制造逐步转型,随之而来的是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今年相城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指出要在全区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并提出要推进产教融合,年内计划培养高技能人才2000人。
来自企业界的区代表、苏州华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钱亚萍就蓝领技术水平低、流失率高等现实问题,结合调研结果,提出《关于企业与政府共同创建多种环境稳定企业技术工人就业的建议》。
华亚智能主营业务是专业领域的精密金属制造服务。目前,公司业务领域涵盖半导体设备、新能源及电力设备、轨道交通、医疗器械等专业领域。特别是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公司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专业高端精密金属制造服务商之一,成功进入以中微半导体为代表的一批半导体晶圆制造设备领先制造商的供应链体系。
钱亚萍表示,华亚智能在从传统钣金向精密制造领域转型过程中,也一直遇到高级技术工种缺口较大的瓶颈,优先级甚至高于先进设备、研发人才等短板的制约。而在高端制造领域,高级“蓝领”供不应求的状态,几成全行业通病。
钱亚萍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某些掌握特殊技能的技术工人市场供给严重不足;初级技术工人学习升级意愿不强;外来技术工人子女上学难、生活成本高,易出现集体回乡潮。同时,因高级“蓝领”供不应求,也进一步导致制造行业出现乱象,如主动降低入职门槛、行业薪资行情混乱、技术工人随意离职成风等问题,最终制约制造型企业的健康发展。
钱亚萍同时表示,尽管企业可通过增加员工收入、福利来应对“技工荒”,但长期来看,还需政府与区域企业从机制体制上通力解决。
应由政府主导,为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薪资方面的信息、政策及技术方面的支持,如及时发布岗位工作参数标准、提供薪酬体系评估服务、发布各行业相关岗位的薪资报告等,而企业则能根据这些报告提前制定适合的工资调整计划,减少工人的流失率。
此外,钱亚萍还针对技术工种随意离职的现象,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组织建立技术工人人才库和信用管控平台,引导技术工人加强自身就业信用的提升;针对初级技工技能水平低的问题,扶持有条件的行业、类似的企业合作开设小型专业技能培训机构,根据自身生产的需要设立课程与招生;针对技术工人因生活成本、子女教育等困难返乡的问题,出台普惠性更高的扶持政策。
Copyright © 2012-2024 pg电子娱乐·(中国)游戏平台 版权所有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苏ICP备16050776号-1
收到你的留言,我们将第一时间与你取得联系